(资料图片)
五四青年节,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电视新闻人,他以新闻人永远年轻的姿态,在每一个晨曦中奔跑;十几年如一日的专注、严谨、耐心和勤奋,用执着完美诠释了电视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,他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技术负责人——杜曦晨。
13年来,他参与全国重大报道有:《我的这五年》、《候鸟地迁徙》、《一路回家》、《还看今朝》、《直播长江》、《70周年巡礼》、《我的小康生活》、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》、《走进老区看新貌》、《建党百年》、《走进县城看发展》等等。特别是在2019年江西省遭受严重洪水灾害, 先后有四个水文站的水位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记录的危急关头,杜曦晨带领一支年轻的新闻队伍,勇敢逆行,直面暴雨惊涛,在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的情况下,持续在抗洪一线坚守了20余天,现场直播报道20余场,播出时长超过160多个小时。实践又一次证明,他们是经得住考验的,是有战斗力的,是能打硬仗的。2022年,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,他和他的团队与"白衣天使"一道,勇担使命、向险而行,他们以文为戈、以笔为枪,用鲜活的笔触、生动的画面、震撼人心的声音,及时准确报道江西省各级党委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举措和进展成效,全面记录同心同德、共克时艰的赣鄱行动。一大批导向正确、生动鲜活的高质量新闻报道解读抗疫举措和疫情态势,积极回应社会关切;通过多渠道多平台推送,扩大新闻报道传播效果,充分发挥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。
在2022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,他们报道了一群“奋”青:南昌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铁路大枢纽之一,春运期间,每天有300多趟列车经过。而为高铁洗车、吸污产生的120多吨污水,需要流经28条综合管道,汇入动车所污水井中。因为经常会有拥堵等情况,动车组的机械师们需要在15米的深井下,精心检修维护设备,常年跟这些粪污水打交道,且下面氧气含量不到40%,并充斥大量有毒气体,所以机械师们需要头戴防护面罩、身背20多斤的氧气瓶。为了能够真实记录这群劳动者工作的艰苦环境和劳动强度,作为报道的首家媒体,杜曦晨跟工作人员一起下到15米深的污水井下,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,捕捉到了十分珍贵的现场画面和生动细节,用镜头见证铁路人背后真实故事,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邢博台长对该节目的特别表扬,并指出“为不怕味道的记者点赞!”。
从“梅花”、“威马逊”再到“麦德姆”等台风报道,他迎难而上、从未退却;从汶川到雅安再到康定地震,千里驰援、日夜奋战;不管是“日常”还是“突发”,“走基层”还是“蹲点日记”,无论是“抗洪”还是“抗疫”……累的活他抢着干,险的活他带头干,工作时是“铁人”,关键时刻更像“战士”。作为时代的记录者,他用镜头留住了感动,用文字迸发了激情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杜曦晨策划的《“天空之眼 美看江西”》,采用了慢直播、短视频等形式,展示江西丰富的旅游资源,目前已融入了30余个摄像头的资源。在2022年参与策划《“倒春寒”也阻挡不了春暖花开》、《八一传旗 今朝新颜》、《闻“汛”而动 直击汛情》、《盛夏农忙时 赣鄱稻香飘》等8个系列慢直播,以上专题累计实现了3000多万的观看量。为总台国家重点实验室--“虚拟现实应用实验室”奠定了基础,并参与组织总台“VR+超高清”主题论坛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2021年杜曦晨家先后荣获南昌市文明家庭,江西省书香家庭,2022年还代表江西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。胸怀发展大局、融入时代大潮,顺势而为,抗逆而上,时刻准备着、努力奋斗着、永远前进着,这是杜曦晨的状态。杜曦晨作为一名记者,他一直在跑好电视新闻人的“马拉松”,他说:“电视新闻记者永远在路上,在奔跑中调整呼吸!”
(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 唐莹)
来源:中国日报网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