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/中国连锁经营协会
撰文/裴亮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京都是日本的“五代古都”,文化底蕴深厚,历史与现代,自然与都市,在这里相融相长。京都的人口大约140万,在日本的城市中排在第九位。京都的旅游人数非常可观,达到500万人次,这也是我们观察京都零售和餐饮市场时需要关注的因素。京都的零售市场规模大约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。
日本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均衡,因此,京都的超市也是日本超市的一个缩影。虽然日本经济长期处于缓速发展状态,但居民的人口结构、生活状态、消费方式的变化都第一时间反映在零售格局的变化上:
一、大型综合超市GMS的市场份额逐步被食品超市挤占,目前,食品超市和折扣超市的门店数已经占到日本超市门店总数的92%,而GMS业态的门店数仅有1800家,只占到8%。从销售规模看,食品超市(含折扣店)大约是GMS业态的3倍。
二、超市的市场定位更加细化,特别是折扣型超市发展势头强劲。
三、便利店与超市的市场边界模糊化,1-2人的小家庭在日本已经超过50%,传统意义上,超市和便利店分别针对家庭消费与个人消费,现在,这个传统意义显得越来越“传统”,也越来越失去其意义了。
京都的超市像一个万花筒,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,可以看到风格迥异和个性鲜明的超市和卖场。
主流的超市大体分为三类:
一类是GMS(约略相当于国内的大卖场,也在向mini型GMS转型),包括日本京阪神地区最大的超市LIFE公司的综合超市CENTRAL SQUARE、永旺集团旗下的AEON STYLE以及日本另一家主营GMS和购物中心的企业IZUMIYA(泉屋),京都的GMS约有42家。
第二类是食品超市,包括松本、LIFE、FRESCO、松屋超市等,松本有25家食品超市,店均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。Fresco有121家小型食品超市,店均销售额2000余万元人民币。
第三类是折扣超市,最有名的非业务超市莫属,三个加盟系统的销售规模合计在15亿元人民币左右。另外当地还有SANDY、LOPIA等规模各异的折扣超市,大多数店铺的面积不大,生鲜和包装食品俱全,但SKU数比食品超市少。
此外,京都还有一些“另类”超市,比如来自美国的Costco会员店,销售的产品与日本本土超市有很大的差异化,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人群,据说和国内一样火爆。再比如大丸松坂屋、高岛屋等百货店负一层的特色食品超市。百货店超市把目标客群锁定在游客身上(正常年份到京都全年游客超过500万,购物消费金额近150亿人民币,超市分得的那一杯羹,很多来自百货店负一层超市所售卖的当地老字号特色食品)。此外,遍布大街小巷和城市郊区的便利店,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超市的“同类”,分流了一定比例的食品零售份额。
这里特别介绍一下京都“另类”超市中的“另类”——开业一年多的斗斗屋超市(斗斗屋共有两家门店,另一个位于东京),这是一家面向未来的“价值观”超市,致力于回归“无包装”生活,为把零售业的碳足迹降到最低而“奋斗”。
斗斗屋超市面积很小,经营700多SKU,全面采用北方叫散称、上海叫“零拷”的售卖方式:商品都装在玻璃罐、硬纸壳等各色容器里,消费者可以自持或使用门店的玻璃容器盛买。自从十九世纪初尼克劳斯-艾伯特发明罐头技术,以解拿破仑大军的后勤保障难题之日始,零售业的样貌因为“罐头们”的兴起而彻底改变。在此之前,商店里售卖的商品大都是散装的,也没有品牌,唯一的品牌就是零售商的招牌。
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,催生了西方工业化国家消费品品牌的发展。零售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“进化”,最终沦为消费品品牌的展示货架和销售渠道。京都这家超市创新转型的归宿,似乎就是回到消费品品牌崛起之前的形态——零售商售卖的商品皆以零售商之名,零售商售卖的方式不是在货架上堆砌包装食品,而是以散装的状态置于大的容器里。斗斗屋的出现让人联想起“进化”之前的超市,不停歇的演化最终却是一场轮回。
京都的超市多种多样,但也有一些突出的共性,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“预制菜”的流行。对超市来说,预制菜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3R产品——Ready to Eat、Ready to Heat、Ready to Cook。
在AEON STYLE,可以看到长度超过30米的Ready to Cook的各种规格和包装的预制冷鲜肉,按照鲜食工厂标准生产的需低温储存的包装披萨、水饺和各种菜肴,每个产品都有当地著名的“中式”、“日式”、“意大利式”厨师的背书。
Life 公司的Central Square超市,各种Ready to Eat和Ready to Heat的菜品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卖场空间。当然,在Sandy这样的折扣超市,就难觅预制菜的身影,代之以传统超市的生鲜产品和冻品,以确保价格更低。
预制菜已经成为京都超市乃至日本食品零售的主角,这是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直观反应。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餐饮店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3R产品,为我们勾画出了当地消费者便捷的生活和就餐方式,外出就餐和3R产品也解放了京都人的厨房劳作。与日本相比,中国的餐饮业一样发达,一线城市在家就餐的便捷方式是点餐饮外卖,但超市在消费者餐食方面的服务水平和便利水平还有差距。当然,购买食材在家烹饪和就餐在日本依然大量存在,特别是居住在郊区和农村的消费者,而超市提供的净菜、分割好的鸡肉、猪肉和牛肉,也会让在家烹饪变得更简单,超市的价值得以体现,超市的价值链得以延伸,这应该是京都超市最让人欣赏的地方吧。
截止2023年5月,京都的超市共有472家,其中食品超市430家,综合超市(GMS)42家。平均每3000人拥有一家超市,市场不可谓不“卷”,竞争不可谓不激烈。加上能源价格上涨,超市经营成本上升,很多企业都处于亏损的边缘。但日本超市的坪效大约是182元人民币/平方米/天,是国内超市的3—4倍之多,精细化管理、企业的经营效率都达到很高水平,非常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借鉴。协会也与日本连锁店协会达成共识,为两国食品零售及相关企业搭建沟通桥梁,促进交流、共同发展。
(感谢日本流通经济研究所特任研究员李雪博士为本文提供的帮助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