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日,西安市红会医院首席专家、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《Materials Today Bio》(影响因子10.76)发表了题为“Incorporation of synthetic water-soluble curcumin polymeric drug within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 for bone defect repairing”的论著。西安市红会医院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,张鹰(硕士)、徐海亮(硕士)和王晶副教授(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)为共同第一作者,郝定均教授、贾帅军主任医师和朱雷副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、陕西省科技计划、西安市卫健委科技计划和西安市红会医院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。
因创伤性骨折、骨质疏松、先天性畸形以及肿瘤切除等导致的骨缺损发病率较高。一旦骨缺损超过骨组织愈合的临界尺寸,则无法自愈。因此,骨移植对于促进缺损部位的骨再生和修复是必要的。目前用于骨缺损的移植材料和方法包括自体、同种异体、异种移植和人工骨移植。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万例骨移植物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病例。目前,自体骨移植仍然是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。然而,供体部位感染、发病和有限的自体骨量限制了其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广泛应用。
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矿物质成分的磷酸钙骨水泥(CPC),与自然状态下骨组织中无机成分相似,在骨科和牙科领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。然而CPC成骨活性有限以及降解过程缓慢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。为此,郝定均教授团队通过对姜黄素(CUR)的接枝改性,制备了兼具强成骨活性和高生物利用率的透明质酸改性姜黄素(CUR-HA)。将CUR-HA和葡萄糖微粒(GMPs)引入CPC体系,制备了CUR-HA/GMP/CPC复合材料,不仅保留了骨水泥良好的注射性和机械强度,而且显著提高了水泥孔隙率和缓释性能。进一步地,团队深入研究发现CUR-HA的引入可以通过激活RUNX2/FGF18信号通路,促进骨钙素的表达、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,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(BMSC)向成骨细胞分化。此外,将CUR-HA/GMP/CPC植入股骨髁骨缺损显著促进了局部血管形成和骨桥蛋白表达,加快了骨水泥的降解速度,加速骨缺损修复。团队设计和制备的CUR-HA/GMP/CPC复合骨水泥具有显著的骨缺损修复能力,为生物活性CPC的制备和临床转化提供了新思路。
原文链接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59000642300090X
可点击“阅读原文” 查看完整文章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