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介绍了数字化营销的四个常用的用户分层模型。RFM模型、AIPL模型、5A模型、用户生命周期模型。适用对数字化营销感兴趣的读者。
【资料图】
流量红利过后,精细化运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修课。
精细化运营的本质就是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差异化的运营,好钢用在刀刃上,从而达到ROI的最大化和用户LTV的提升。比如,获客环节要尽可能地刺激新用户进行转化,而对于长期活跃且忠诚的用户,短期内则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资源投入。
当识别用户即将流失时,则需要尽快进行安抚召回,毕竟召回一个老用户的成本比获取一个纯新用户的成本要低好几倍。
那么,在精细化运营过程中,或者CDP(客户数据平台)要进行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建设时,关于用户分层的常用模型有哪些呢?
RFM可以是数据挖掘和用户价值分层领域最典型、最常用的模型了。
这个模型从用户消费时间点、消费频率以及消费金额角度,对每个用户R值、F值、M值进行统计,然后根据业务属性划分对应的阈值区间,从而把用户对应到不同的区间中去,从而将用户划分为8种用户价值类型,分别为:重要价值客户、重要换回客户、重要深耕客户、重要挽留客户、潜力客户、新客户、一般维持客户、流失客户。
这个阈值设定时,可以基于算法模型和统计分析得到,比如短视频、新闻资讯类高频场景的产品,可能1个月没访问就大概率流失了,而旅游产品节假日决策周期长,可能则需要360天。
另外,在会员等级(普卡、银卡、金卡、钻石卡等)的划分时,也会经常用到RFM。
R:最近一次消费(Recency),反映的是一个客户活跃的新鲜度,是刚刚活跃还是很久之前活跃。
F:消费频率(Frequency),反映的是一个客户的忠诚度,是仅一次还是一直使用。
M:消费金额(Monetary),反映的是一个客户的贡献度,是羊毛党还是鲸鱼用户,对于内容类的产品可能不直接产生订单或金钱收益,这个M可以用使用时长来替代。
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
AIPL是阿里三大营销模型之一,是一种将品牌人群资产定量化、链路化运营的手段。
按照用户对品牌的从认知到忠诚的过程,把用户分为四大类。精细化运营时,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进行差异化的运营策略。
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
A(Awareness):代表品牌认知人群,一般指与品牌被动发生接触的人群,例如通过各种流量渠道投放进行品牌广告触达和曝光的用户。
I(Interest):代表品牌兴趣人群,一般指与品牌主动发生接触的人群,例如搜索引擎关键词主动搜索、广告点击、浏览品牌/店铺主页、参与品牌互动、浏览产品详情页、品牌词搜索、领取试用、订阅/关注/入会、加购收藏的人。
P(Purchase):代表品牌购买人群,包括发生过购买行为的人,严格的定义可以是有过成功消费的,宽松一点则可以是支付成功。
L(Loyalty):代表品牌忠诚人群,例如购买人群中,发生了2次以上的复购行为或对品牌有正面评价、产生分享的人。
5A模型是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《营销革命4.0》里提出的营销模型,和用户增长中的海盗模型(2A3R)比较相似。
A1 了解(Aware):指顾客被动接受信息,例如品牌广告触达和品类词搜索的人。
A2 吸引(appeal):指品牌印象增加的顾客,例如广告点击、参与品牌互动、浏览产品详情页、品牌词搜索的人。
A3 问询(Ask):指被好奇驱使主动搜索信息的顾客,例如引导进店人数等,或者点击客服咨询、电话咨询等。
A4 行动(Act):指采取行动的顾客,例如收藏、购买,以及购买后的消费,使用及售后服务的人。
A5 拥护(Advocate):指对品牌有忠诚度并进行宣扬的客户,例如成为粉丝的人分享产品或内容的人。
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
根据用户从获取到流失的过程,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,把用户划分成潜在用户、新用户、激活用户等。
潜在用户:产品的目标受众群体,和产品自身定位有关。
纯新用户:未完成指定的目标动作的用户,例如电商业务从未下过单的用户。
激活用户:首次完成了指定动作的用户,比如首单用户。
成熟用户:频繁访问或复购。
衰退用户:访问频次和贡献度下降。
沉睡用户:超过X天不访问或下单。
流失用户:超过Y天不访问或下单。
实际在进行生命周期划分时,首先要基于不同的业务属性找到对应阶段的业务流程和关键指标,再利用算法模型及RFM模型等综合判断。
图片来源:易观方舟
▼喜欢请分享,满意点个赞,最后点「在看」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